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建筑快题常见知识点,传统建筑屋顶如何设计,元素结合现代建筑如何体现,快题中如何运用,手要快!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小编常听建筑学学长说,大学期间要边走边看,博览群书之类,通俗也就是在游山玩水之余,大家肯定也希望趁机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小编特意准备了两篇老少咸宜的科普小文和坡屋顶在建筑中设计运用以及分享部分有关主题建筑快题设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中国一直存在着贵贱尊卑严格分明的等级制度,体现在建筑、服饰、交通工具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中式传统建筑,从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各方面均严格遵照传统等级礼法,繁文缛节如恒河沙数。

今天,我们先从传统建筑的屋顶谈起,看看屋顶如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去屋顶的积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传统建筑的屋顶,从大体上讲,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按照级别,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其中庑殿顶等级最高,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家可用。

首选分享下单坡顶和双坡顶就是指屋顶板向两边倾斜,形成屋脊



单坡顶,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它与我们常见的两面坡屋顶有较大的不同,但从一面来看又有极大的相似性。我们甚至可以说,单坡屋顶就像是两面坡屋顶被从中间一切两半了。

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在已发掘的商代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到在商代即有单坡顶的廊子了。而现在的陕西、陕西等地的农村,许多民居仍然使用单坡式的屋顶,成为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民居形式。

坡屋顶在建筑中应用较广,尤其是在村镇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中更为多见。在如今“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大热的背景下,许多快题考试的出题方向也会考虑这个方向。

其中,无论是新建的单体建筑、还是加建、改建等,通常都需要考虑到与周边建筑肌理的统一,而坡屋顶则是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另外,在很多酒店、度假村、工作室、别墅设计等,也会经常使用坡屋顶的造型元素,这里将罗列和分析几种坡屋顶的处理手法,以供大家学习和设计参考。

坡屋顶中造型处理手法中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坡顶,另一种是双坡顶。两者的建筑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平面和功能中,也能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效果。

单坡顶的空间方向性更强,会更强调与某一侧的空间,空间的使用效率也会相应更大;

双坡顶的建筑可能更注重空间的对称性和平衡性,但是整个空间的竖向利用程度相对会较低。

单坡顶建筑

双坡顶建筑

如果涉及到整体规划的坡屋顶造型设计,要做到整体的形式统一,但是个体与个体间要做到形式上的区别,可以使得整体的造型感觉丰富而不凌乱。

坡屋顶主要是进行山墙面的设计,那么此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1.在首层和上层之间做一些进退变化,丰富上墙面

2.双坡顶屋面不做完全的对称,而是采用一些不等坡的形式来处理,丰富坡屋顶的处理形式。

3.将坡屋顶的边框作为一个单独的形体元素,将其做的特别明显,把其他山墙面都往里退让进去,拉出空间

3.在山墙面上,切割局部的体块,坡屋顶的形式仍然保留;

4. 保留整块完整的山墙面,但是对正立面进行局部体块的切割;

5.将整个体块连同山墙面一并削减的造型处理手法;

5.双坡顶的造型可以考虑中间用一段平屋顶进行衔接过渡;

6.双坡顶的造型也有直接和平屋顶或者坡屋顶的构架相连接的设计;

7.单坡屋顶与平屋顶的衔接更为自然;

8.双坡屋顶的形式,如果两边是对称的话,可以考虑以不同的坡度屋面相互衔接;

9. 采用这种“折板”的形式来出来的坡屋顶造型也很常见;

10.如果地形特殊,可以考虑架空底层的部分空间,然后将坡屋顶一直延伸到最低处;

11.将剖屋顶的造型运用到建筑正立面中,这在体量较大的建筑中较为常见;

12.采用多个坡屋顶组合成一个丰富的单体,也比较适合于体量相对更大的建筑中;

13.而设计一些造型较为复杂的坡屋顶,既需要很强的空间逻辑思维,也要比较出色的徒手表现能力。



攒尖顶

攒尖顶,又称“撮尖”、“斗尖”,日语称“宝形造”。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在日本则常用于茶室。


攒尖式屋顶多为锥形,称之为角式攒尖。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如,有三条脊的、有四条脊的、有六条脊的、有八条脊的,分别称为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

此外,还有一种圆形攒尖顶式,也就是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

在建筑物的顶部中心位置,尤其是攒尖式屋顶的顶尖处,往往立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之类的装饰,它被称为宝顶。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或者确切地说,在皇家建筑中,宝顶大多为铜质鎏金材料制成,光彩夺目。

天坛使用了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形制。

中和殿是四角攒尖顶。故宫三大殿中,太和殿最大,中和殿最小,保和殿居中。

邯郸武灵丛台使用重檐四角攒尖顶形制。

日本法観寺八坂の塔使用五重檐四角攒尖顶形制。

攒尖顶的垂脊和斜面多向内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也就是像古代军队中战士所戴的头盔一样,则称为“盔顶”。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盔顶的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就像是头盔上插缨穗或帽翎的部分一样。盔顶在现存古建筑中并不是那么多。

著名的岳阳楼是典型的盔顶形制。

硬山顶

硬山顶是规格最低的屋顶形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硬山式屋顶与悬山式屋顶一样,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沈阳故宫的金銮殿居然也是硬山顶形制,好寒酸。

清朝入关前所居皇宫——“沈阳故宫”里面的建筑几乎清一色都是两坡出水的硬山顶,可见其得天下之前还是相当简易的。


顺便说一下,硬山顶、悬山顶都属于人字顶。建筑的屋顶分为前后两面坡,两坡上端在屋脊处相交,形成建筑屋顶的正脊。这种两面坡屋顶从山墙立面看,其屋顶的形象就像是一个“人”字,这种屋顶形式就叫做人字顶。人字顶是一般住宅较常用的屋顶形式。

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和南方沿海民居多硬山,南方内陆的土木结构建筑则多用悬山。

清代随着硬山顶技术的成熟,山墙的造型开始多样化,称为封火墙,南方各地都出现了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山墙,譬如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福州地区的马鞍墙、岭南民居的镬耳墙、潮汕地区的五行山墙等等。

徽派建筑的马头墙。

福州地区的马鞍墙。


岭南民居典型的镬耳墙。

潮汕地区独有的五行山墙。

悬山顶

又名“不厦两头造”、“挑山”、“出山”,是中国古代民居常见的屋顶样式,日语称“切妻造/きりづまづくり”。


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其特征是:各条桁或檩不像硬山那样封在两端的山墙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墙以外,以支托悬挑于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说悬山建筑不仅有前后檐,而且两侧山墙还有与前后檐尺寸相同的出檐。于是其两山部分便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得名。

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山西双林寺使用了悬山顶形制。

日本高山飛騨地区的合掌屋也可算作悬山顶建筑。

歇山顶

歇山顶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九脊顶等不同名称,日语称为“入母屋造/いりもやづくり”。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歇山顶屋顶在两侧山墙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屋顶在具体形式上又有最基本形式的单檐歇山顶,以及变化形式的二层、三层或多层屋顶的重檐歇山顶,还有最上面的屋顶可以不设正脊而形成卷棚式的卷棚式歇山顶等多种形式。

雍和宫万福阁使用的是三重檐歇山顶形制,也就是常说的“重檐三滴水”。

恭王府的大殿——银安殿使用的是单檐歇山顶形制。

日本平安京的南城门——罗生门使用的是重檐歇山顶形制。

,把原日本人建造的台湾神社改造成为了“圆山大饭店”,采用了重檐歇山式屋顶,巍峨大气、气势磅礴,成为台北的新地标。

圆山大饭店使用重檐歇山顶形制。

歇山顶还存在一种变形的形态,即“歇山顶式十字脊顶”。乍一看似乎完全是另一种东西,但是仔细看来的确四面皆是歇山式构造,它是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最经典的四面歇山顶建筑即是故宫角楼。



18建筑学考研抄图群

18建筑学考研抄图群 (全国)  477860465

成长计划-每日一绘 (全国)   372636845


安徽省建筑学考研交流群

合工大建筑学考研群:  171048658

安建大建筑学考研群:  517700688

浙江省建筑学考研交流群

浙大建筑学考研群:  418579355

江苏省建筑学考研交流群

苏州大学建筑学考研群:  603890073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群:  521494611

南工大建筑学考研群 :     392894896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