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二泉映月》邂逅外国天籁童声,一段视频引发的艺术讨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二泉映月》邂逅外国天籁童声

一段视频引发的艺术讨论


3月8日晚,在“中国合唱指挥交流大群”里,著名指挥家孟大鹏老师放出了一个著名美国童声合唱专家亨瑞·勒克指挥他的童声合唱团与中国二胡演奏家孙邦春合作演出《二泉映月》的视频,立即引发了群里各位指挥“大咖”的热烈讨论,大家从艺术的角度发表各自的看法,有认同的观点,也有不同的意见,这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讨论对群里的所有人应该都是非常有益的。


希望中国的合唱界有更多这样友好的讨论,多元的声音,多彩的画面。


为“微信群合唱学术研讨会”点赞!


以下为群聊的部分记录:


孟大鹏—— 

著名美国童声合唱专家亨瑞·勒克和他的巨大的合唱团。请注意他的孩子们有没有加什么动作,或者晃来晃去……当然还有声音和音准。


中国二胡与美国童声合唱《二泉映月

指挥:亨瑞·勒克

策划:陈稚琼  作曲:阿炳   

二胡演奏:孙邦春   摄像:陈稚琼

 

徐倩—— 

亨瑞·勒克被誉为美国童声合唱之父。他创办了全美最大的童声合唱团。


孟大鹏—— 

那种认为孩子的合唱加动作、加表演是时尚是潮流的说法,只是一种传说。


聂元学—— 

在安静的孩子们面前,感觉二胡太夸张了。


陈克—— 

@聂元学 同感,但是这首合唱不加二胡更难出效果。问题是怎么处理二者的关系。


聂元学—— 

是的,《二泉映月》的感情表达不是死去活来,感觉这二胡拉的就是死去活来。


陈仁状—— 

人声与二胡的协奏,合唱此时是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


徐倩—— 

亨瑞5月来昆明深圳讲课,会现场排这首《二泉映月》,到时听听他对作品的解读。

2017“走进世界合唱”系列教育活动

2017年05月06-08日 昆明市

2017年05月12-14日 深圳市

授课专家:亨瑞·勒克(美国)

                          弗内德·勋伯克(瑞典)

详情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了解



李东亚—— 

不敢苟同。也许是文化的差异,声音没问题,二胡也没问题,只是感觉没有音乐。一家之言、欢迎拍砖。请各位老师斧正。


谢晖—— 

@李东亚 您说的没错。


陈克——

@李东亚 没有化学反应。


李东亚—— 

@孟大鹏指挥 老师好!我只是表达自己观点,形式、声音沒问题,只是感觉沒有音乐。抖胆了,请原谅。


冯小仙—— 

不喜欢这段二胡,太作了。


严东平—— 

这拉《二泉映月》的演奏家情感是稍有些夸张。其实,《二泉映月》整首乐曲是老艺人对他一生命运坎坷的倾述,内心深处的伤感和隐痛,仰望苍天:这悲惨的命运何时才到头啊?!为何我们老百姓生活得这么凄惨?百思不得其解(疑问)……乐曲的内在情感应该还没有达到哭天喊地、死去活来的情绪发泄,所以二胡演奏家的情感与乐曲蕴藏的内涵有些不符合,情绪表现有点过了……整个合唱团的音色绝佳,融合性非常之好,强弱力度的把控做得非常出色,合唱队的音准及各声部之间的协调融合做得非常到位,音乐表现也非常之棒。真不愧为世界一流合唱团,绝不是徒有虚名……


亨瑞.勒克指导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合唱团排练


孟大鹏—— 

@李东亚 很好的讨论。各抒己见才有价值。希望能知道你觉得没音乐是具体指什么……


芮芮—— 

在我看来,上面这种表演形式,更像是合唱为二胡伴唱,突出的并不是合唱,作为背景,我觉得效果还不错。


苏州-顾健—— 

嗯,感觉是合唱为背景,为二胡做铺垫。


孟大鹏—— 

音乐上我个人的感受,觉得二胡与合唱的关系是独奏与协奏的关系,所以演奏者的适度夸张可以理解。所表达的心情超出阿炳原始的状态也很正常,因为上百人合作完全可以表现更加戏剧化的情感,更丰富的层次与更鲜明的对比。不足之处是改编者对中国民族调式的研究不够,和声的使用虽然丰富却不时有出离感,有几处显然把徽调式当成大调式了。


苏州-顾健—— 

孟老师分析透彻,解我心中愚钝。


孟大鹏—— 

大家可以闭着眼睛听……在一个百人以上的现场实况,二胡与合唱、合唱各声部之间的合作质量,平衡关系等等……真是非常了不起!


严东平—— 

其实歌唱与二胡的演奏是作品的整体,试想一下,没有二胡,只有合唱,达不到指挥所要表达的意境,特别是合唱声部和声的部分,产生人声一片呼应效果,仿佛山河大地都在同情老艺人的悲惨命运,并为之呼吁世道的不公平……但如果只有合唱,没有二胡的话,用钢琴伴奏或无伴奏合唱,又没有二胡独奏《二泉映月》那种特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似乎又缺少什么,达不到现在这种效果……所以目前这样的效果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亨瑞.勒克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合唱团的孩子们


苏州-顾健—— 

想想我们现在国内很多学校一线的孩子,真的差异太大,水平相差很多啊。


李东亚—— 

老师分析透彻,解我疑惑。


冯小仙—— 

 @孟大鹏指挥 我也觉得配的和声不对


李东亚—— 

刚才困惑在调式上。


严东平—— 

个人觉得,不应该纠结在这些理论上,指挥家肯定是系统学过专业理论的,只是中国作品采用什么调式的问题上允许外国人的艺术处理和音乐审美,特别是西方人的和声审美及人声发声习惯等等一系列处理,如果大家都一样去按传统理论去照搬,没有创新和探索新的和声与声音色彩的可能性,那就不会有更大胆的尝试,也没有活力……


严东平—— 

当初的浪漫派、印象派、无调性、序列音阶等等,都是在争议中走过来的,最后人们都可以接受,调式不存在对与错,只要能表达指挥家内心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意境,其他人怎么看都不重要,就像萝卜白菜,各人所爱一样……



孟大鹏—— 

好不代表没问题,有问题不一定不好。具体这个作品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成百上千的西方文化中的孩子与听众亲身体验相当纯粹的中国音乐语境与民间乐器,了解进而尊重、欣赏我们的文化。于是调性方面的问题瑕不掩瑜。但,问题还是问题,并非只是纠结理论。因为旋律完整摆在那儿,和声就不是随便怎么理解创造都可以的,不然风格上就会有冲突,听起来也就不舒服了。如果打碎旋律,按照某种新派的想法重新组织织体、和声成为一个全新的作品则另当别论。


芮芮—— 

认可。


严东平—— 

当年吴祖强把《二泉映月》改编成弦乐合奏时,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说,还是二胡独奏到位,因为小泽征尔听到附中小孩拉二胡《二泉映月》后,说要跪下来听,所以当时有人认为弦乐版没有二胡版好听。但后来费城交响乐团奥曼蒂来华演出听了弦乐版《二泉映月》后大加赞赏,从此传遍世界,所以都不错……


孟大鹏—— 

 @严东平 吴祖强先生的“二泉,堪称民族调式和声运用的经典。至于有人就喜欢二胡(一条旋律不要和声就听个味道),有人更爱弦乐(多声部交织有和声才丰满),还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文字整理   张国锋)

第十届约翰.勃拉姆斯

国际合唱比赛暨音乐节

德国.韦尼格罗德

2017年7月5-9日

报名截止:3月13日


2017勃拉姆斯国际合唱比赛


第四届亚太合唱比赛

 官方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4月24日 



咨询与报名联系方式

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德国)

亚洲中国事务部北京代表处 

电话:010-63971775              

传真:010-63971776 

电子邮箱:zhangxiaoyan@interkultur.com.cn

 

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德国)

亚洲中国事务部广州代表处 

电话:020-83635878              

传真:020-81040503 

电子邮箱:hoju@interkultur.com.cn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