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洄流 |尖山计划第一季合作艺术家 ​周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忠实于生活的赞美诗



▲摄影陈鹏、剪辑付文珺 ©木格堂



周 伟




纪录片:《碧江》 2012


周伟希望通过纪录片《碧江》与影像故事,让更多人关注怒江文化在社会进程中的流失。纪录片会是一种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它让这些在时间的流转中观察和纪录到的怒江的变化——完全改变的生态环境、正逐渐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峡谷居民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峡谷中的“美”与“丑”,让蜷缩在城市中的人们看到并去思考。


田野录音:《第七日——来自怒江大峡谷的赞美诗》2012


我录音的是他们比较传统的演唱方式,无伴奏混声合唱,但这种比较简单的表演方式已经受到很大的冲击,年轻人热衷于在表演中加入电声乐器,热衷于用流行音乐的曲子改变赞美诗,所以我急切地想把他们传统的演唱纪录下来”,



田野录音:周伟《第七日—来自怒江大峡谷的赞美诗》#02


“最终你内心有多少东西、多少认知、多少情感,你的照片不会说谎。”-《怒姆乃依》


《钟摆上的怒江》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11


《怒姆乃依》:新教堂的落成典礼上,牧师引领信徒进入教堂.云南怒江,约夺洛,2006年4月。


《怒姆乃依》:教会学校课前的祷告。2006年6月


《怒姆乃依》:高唱赞美诗为死者送行。云南怒江,俄科洛。2006年4月。


《去往彼岸的智慧——藏地行旅日记》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4


《觉姆》:背花盆的女尼。2005,四川


《觉姆》:表演藏戏的女尼。2007,四川。


《觉姆》:女尼在耍坝子的时候表演卡拉OK。2007,四川


《此岸》:朝着佛塔磕长头的藏族妇女。2008,青海。 


 

扎西岛,一夜无眠。

  

这样的失眠,十一年前我第一次上青藏高原的时候也曾经历,那是在黄河源头第一小学,我徒步“两源”(黄河源、长江源)启程的前夜。十一年中,我多少次在藏区旅行,自己都得掰掰指头才理得清。但高原依旧,不因我与他一次次的亲近而网开一面。

曾经在青藏高原上旅行,走在路上的人,常常在某个刹那恍若隔世。就像扎西岛的失眠让我浮想联翩。我,属于被强硬与土地剥离的一代,焦虑的一代,。恰恰是在藏地的旅行,令我紧贴着大地,又触摸着天空,得以惨淡呼吸,找回自己的心跳,即便心跳往往剧烈。也正是身处藏地,生命与自然空前对峙,这时,我们才会思考生死。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又何尝得到过大自然的眷顾啊,在藏族文化与生活传统的方方面面,无不残留着自然力在族群身体上留下的无情印记,这些印记犹如密码,揭秘藏族人如何在空气稀薄之地生息,如何因应生,如何直面死——毫无疑问,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智慧。

每次旅行,我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久而久之存量可观。这些流水帐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给媒体撰稿留存素材,或者方便整理图片、写说明之类。偶尔翻看,尝惊讶于潦草字迹里一时一地的人和事,一点一滴的得与失——大多数已经在我的记忆里几近湮灭,那些我的过往,如今埋藏在文字里的经历,仿佛是羊群觅食的道路,曲折、凌乱而模糊,却分明在那里。

扎西岛,这个伸进纳木错的半岛,一夜间时雨时歇。直到黎明前,天光微曦,窗下脚步渐次杂沓,人声嘈杂——登扎西山看日出的游客出动了。我对日出没有兴趣,但还是起身裹上衣服去往湖边,青藏高原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令我饶有兴趣——人,是我最关心的。云层压得很低,阳光久久未能刺破,山坡上三三两两的游人翘首眺望,在失望中不停为自己增添希望。漫步湖畔,波涛比昨日傍晚更汹涌些,但不肆虐,亘古不变地衬托着大地的安宁……我知道,我的失眠就此结束。
西藏的风景,始终在路上,西藏的风景,始终因你的情怀闪现又消失。宁愿失眠,也不失自己——这是我的西藏。

——节选自《去往彼岸的智慧——藏地行旅日记》



《广舆图》:世纪巨蛋。2010,镇江。


《广舆图》:拆迁工厂废墟上的雕像。2010,常州。


《搜神记》:观音娘娘。2012,四川。


《风景旧曾諳?》:太湖与山。2010,无锡。


我对于江南,一度失忆。虽然出生在苏北,但来到人世三个月后,我便被送回了祖居地,江南。我的童年便是在后来课本里面经常提及的“鱼米之乡”度过的。我家的老宅前是大片的稻田,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看到20公里外无锡的阳山。稻田之间有一条运河,入夜时分,常常有呜呜的汽笛打破虫鸟的奏鸣。


《风景旧曾諳?》:太湖边,一个佛堂前的影壁。2009,苏州。


现实是,当年的科幻与预言,在工业革命的洪流下正按部就班地呈现与生发,与此同时,生活方式的命也被革来又革去。近日的新闻里,巨型工厂里连跳楼这样的死亡方式都在被拷贝与克隆。唯一毋庸置疑的是,快乐,永远无法工业化复制。


噫吁嚱,欲问风景旧曾谙?过尽千帆皆不是。



周伟

1969年生于江苏如皋,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自由摄影师、纪录片导演、作家、田野录音收集者。他曾获得2012 年大理国际影会 最佳摄影师提名奖,2012年首届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金凤凰湘西民俗摄影促进基金”,2011年丽水国际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奖,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大奖。

周伟的作品得到广泛展出,包括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新加坡国际摄影节,广东美术馆、半农摄影中心等。
他的作品刊登评论于众多出版物,曾出版《去往彼岸的智慧——藏地行旅日记》 《钟摆上的怒江》,制作《第七日——来自怒江大峡谷的赞美诗》田野录音等。





▲  周伟/Gif 杨怡

* * *

图文版权归艺术家周伟所有

欢迎分享转发




木格堂是木格和远远成立于2015年10月的工作室,致力于在城市与乡村建立一些连接点,尝试影像传播,出版,尖山艺术计划,摄影教育以及分享乡村的拙物良品。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我们希望它能野性生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