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摩拜融资加码,2017年橙黄大战将如何演绎?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执惠导读:


共享单车行业自2016年下半年起,刷爆了朋友圈,也引爆了资本圈。进入2017年,后来者将进入爆发期,目前的头部企业摩拜单车与ofo继续加速扩张,预期这一领域将迅速由圈地转为血拼。


◎本文作者:执惠记者_柳琛琛(WeChat:Alex-chenchen)

共享单车“橙黄大战”再次加码。2017年1月4日,摩拜单车Mobike宣布完成新一轮(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

在距离摩拜上一轮融资不到3个月时间里,共享单车这一概念呈现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蔓延开。优拜单车与老牌知名自行车厂商上海永久关系密切,小鸣单车获得运动自行车企业凯路仕加入,小蓝单车出自互联网+骑行运动创业野兽骑行,阿里系、腾讯、小米等等一干入局者各凭自身优势拥入市场,不完全统计,据信已达17家。他们从起跑线出发,抬头一看,橙色的摩拜单车与黄色的ofo共享单车“二骑绝尘”,已远远将其他玩家甩在身后。单从融资情况看,不考虑此次融资,摩拜已融资超过2亿美金,其最大竞争对手ofo共享单车融资早已超过1亿美金。


而这二者,在经过了9、10月份密集的融资大战之后,又打响了“铺车大战”。摩拜单车4月份进入上海市试运营,9月1日才进入第二个城市北京,而最近的三个月则迅速杀入广州、深圳、成都、宁波、佛山、厦门、武汉,这些城市地处南方,不太受天气影响。不仅仅是地区,一直以来,摩拜单车几乎不透露单车总数,直到12月底,上海总经理姚呈武在“智能共享单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高调宣布,在大本营上海运营车辆数量达到10万辆,可以肯定,单车数量在指数增长。此外,摩拜单车推出了轻骑版Mobike Lite,规避掉骑行体验不佳、自行车造价过高两大不利因素,进一步抢占市场。

无论其CEO王晓峰接受采访,抑或是创始人胡玮炜在《一席》演讲,都坚持一贯地观点“不清楚如何盈利”。王晓峰讲得无比直白:“如果我有30%的利润率,为什么要找投资者?为什么让他们来跟我们一起分钱?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相比而言,摩拜单车更清楚的是,目前这一阶段,以最快地速度争取更多地用户是第一要务。这同时也是诸多玩家抢在此时入场圈地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市场能够一定程度上接受共享单车这一新鲜事物,并且,市场无比巨大,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动生产线全力造车。当然,任何时候提升产品都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强调规模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烧钱的生意。关于摩拜单车的财务模型,最新的消息来自B轮领投方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他公开表示一辆摩拜单车6、7个月可以收回成本。

与摩拜单车针锋相对,ofo共享单车12月9日最后一次于官网公开全国单车数量为24万辆。在经过校园市场的锻炼,这家主要由年轻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创立的公司于11月17日宣布正式开启城市服务,宣布进入全国24个城市,12月底单车数量已经达到35万,并将持续突飞猛进。ofo比摩拜单车更加注重规模,相比摩拜单车经典款早期2000-3000元、如今据传降至1800元的造价,ofo单车简直便宜的不像话。换言之,ofo和类似思路的后来者,如1步单车,以更大的运营压力为代价,换取了更大的规模优势。作为高频低价的流量入口,规模优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向执惠清晰地表达了对流量的看法,称只要流量足够大,才有想象空间。

从ofo第一时间向执惠给出的回复中可以一窥端倪:“共享单车行业向来不缺少资本和关注。但这个行业真正缺少的是,有持续自我造血能力且有盈利潜力的企业。现阶段,共享单车行业战役才刚刚打响,竞争还会持续数年,未来谁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为城市短途出行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为共享经济提供优质商业模式和范本,才是竞争的关键。作为共享单车行业领军企业的ofo已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可以应对各种竞争。我们相信未来是属于有持续自我造血能力的平台型企业,我们也相信ofo会继续引领行业的持续发展。”除了规模化优势,ofo创始人戴威曾公开表示,在半数城市已实现盈利,这是ofo足以依仗的有力武器,意味着规模化红利超过了更高的运营负担,丢车、维修、调配、免费使用率似乎都不足为虑。ofo还有一大武器:多位投资人与滴滴出行投资人重合,官方表述是“不排除接入滴滴出行的可能”,合理推测,这只是时间问题。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这位曾投资饿了么、滴滴出行的明星投资家,这一次选择站队ofo。他曾公开表示“摩拜的方向不对”,并且称“90天解决战斗”。时至今日90天期限已到,战斗尚未解决,但摩拜与ofo的方向确然存在显著的不同。

想象一个场景,傍晚时分,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女性出现在写字楼,环顾一周无所获。她顺手掏出手机,寻找“离我最近”,几分钟后,跨上一辆单车而去。从理念上来说,摩拜单车近乎于休闲时代下的大众消费产物,是智能硬件在自行车上的延伸。摩拜单车试图向年轻人传达某种想象中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将成长自自行车王国、某种程度上受限于汽车出行、许久不骑车的消费者向自行车的方向往回拨一点点。摩拜单车更强调产品驱动而非通常所理解的运营驱动,打造4年不坏的自行车则是针对国内外既有公共自行车的高昂运营成本的创造性解决方案,目前这一方案在得到市场的完全印证前,先得到了饥渴了一整年的资本市场的认可。所以,摩拜单车对打折促销显得迟疑,并不十分热衷于拥抱火热的分享经济这一概念,甚至“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只是摩拜单车的一个侧面,通勤市场并不是摩拜单车的全部。值得玩味的是,宣称自己的车子最好骑的企业不在少数,摩拜单车是很少见的承认产品不好用(摩拜承认单车不好骑)的企业,而其核心竞争力恰恰是产品,并且,这一产品竟然吸引大量消费者。目前,摩拜单车APP在苹果AppStore旅游类排名免费榜首位,ofo共享单车APP排在第8。

回顾ofo从一开始试图回收校园内大量闲置的自行车,到以代工方式生产小黄车,再到与700bike合作的历程,可以发现:第一,ofo过去专注校园市场,如今则将提供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通勤市场视为核心第二,尽管代工车辆占比早已超过90%,ofo仍不放弃回收+改造模式,这在业内已属少见第三,ofo正在拓展休闲市场,这是对摩拜单车、小蓝单车等竞争者的回应。更重要的是,ofo坚持平台化发展战略。ofo率先在海外落地,合作方是另一知名自行车企业凤凰。ofo的理念是“只连接车,不生产车”,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将有越来越多自行车厂商与之合作。ofo不仅在打法上与滴滴的思路类似,在平台化发展理念上也有相近之处。ofo不认为四年不坏的自行车有必要性,它理解的好产品除了容易获取外便是体验好,包括车本身好骑,APP、微信公众号好用,车锁易开关等等。

一般认为,共享单车的想象力与盈利空间有如下几点:作为一个极高频的流量入口,本身具有无限可能性。这一特性显著地表现本轮新引入的投资者携程身上。携程董事会主席兼前首席执行官梁建章2016年11月“退居二线”后,专注于公司的创新、国际化、技术、投资和战略联盟。他表示,“携程关注摩拜已久,摩拜打造的智能共享单车不仅是城市短途出行工具,更为那些希望亲近、探索城市各个角落的旅行者提供了最合适的工具。相信携程和摩拜可以合力为城市旅行者打造无缝衔接的城市短途出行体验。”摩拜与携程合作前景,可远远不止梁建章的回应。短途出行很有可能形成巨头。个人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优秀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将覆盖全国,乃至形成垄断。另外,在良好现金流的情况下,庞大的押金可以尝试入局金融;用户行为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价值也不可估量;与政府合作,做成To G也未尝不可。

2017年上半年,共享单车将更为热闹。第二梯队集中在这一时间段发力,头部企业必然不遗余力地加注。如果资本堆积,可能将形成长时间角力的局面。对于中小玩家,可能自觉不自觉将走上差异化小众路线。头部这两家企业,能否保持优势,并不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一定程度上,这场社会实验孰是孰非,从项目开始就已经决定。不过,网约车先例在前,政府将扮演何种角色,仍有待观察。

本文为执惠(tripvivid.com)原创,版权属于执惠。如需转载请联系执惠工作人员取得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欢迎投稿、合作、交流。

客服微信号:wangdayan110

投稿邮箱:wyc@tripvivid.com

您可能还感兴趣

(点击蓝字链接可跳转阅读)


执惠

www.tripvivid.com

助力文旅大消费产业升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