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部编版新教材编者来广州观摩课堂啦! ——2016年广州市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次培训顺利举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受欢迎吗?使用效果如何?经过一个学期以来与师生的调整与磨合,相信大家对它的表现已有初步定论。


自从该语文教材落地,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便马不停蹄地进行调研工作,举办了一系列针对新教材的培训项目,继9月3日的第一次新教材培训、10月17日的温儒敏教授亲临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调查使用情况后,第二次面向全市初中教师的2016年广州市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亦于12月22日在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顺利举行了。现场“干货”多多,两节生动的示范课连同几位专家的睿智点评,充分体现了专家老师们对于新教材的新观察、新用法和新思考,让在场听众耳目一新。


新观察•一线教学现状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姚炜老师首先发言,以其对新教材在一线课堂使用情况的观察总结拉开了整个培训会议的序幕。


阅读

在阅读方面,部编版新教材的自读课型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针对这一课型,姚老师总结出 “改头换面式、问个不休式、买椟还珠式、繁花似锦式”是当下很多老师上自读课时所存在的主要症状。“改头换面式”指的是老师仍然用讲读课和精读课的模式来上自读课;“问个不休式”则是指老师通过不停提问的方式带着学生读;“买椟还珠式”表示老师花了一整堂课的时间来训练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而忽略了课文本身;繁花似锦,顾名思义,就是这节课热闹非凡,语文课外延被无限放大了,内涵却被逐渐抽空。

如何避免以上症状而又能发挥新教材的特色和优势?姚老师提出了“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姚老师建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独立或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


写作

对于新教材中写作板块的教学,姚老师的观察是,老师的课堂活跃了,目标清晰了,但还是以孤立的机械的技巧训练为主。此外,考场作文和套路作文的惯性还在对课堂施加着影响。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作文教学中读者的缺位或老师作为唯一的读者,直接助长了学生作文敷衍塞责,甚至为了投教师所好,胡编乱造,也无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发表的欲望。针对这一现象,姚老师建议老师应创设利于学生交流的情境(真实的或虚拟真实的),帮助学生建立起读者意识。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姚炜老师在培训活动上发言。


新用法•写作课与自读课


作为对姚炜老师观察所得的一种回应,接下来的两堂示范课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参考价值。


写作课

广州市汇景实验学校的石元元老师展示的是部编版新教材第三单元的写作课——《写人要抓住特点》。她首先让学生瞄准身边熟悉的同学,用文字为他“画”一幅肖像,然后读给同学们听,看看他们能否猜出自己所写的对象。于是便有了“眼神像探照灯一样”“时而幽默、时而严肃”“不高不矮、不肥不瘦、不白不黑”这些各有特色的人物描写,也有了同学们心照不宣的笑语,颇有默契的欢声、互相打趣的快乐,还有主动积极的交流。石老师通过引导同学们辨析这些描写的优劣,听取被描写对象的幽默点评,教会了同学们观察人物的方法——显然“不高不矮、不肥不瘦、不白不黑”这种模棱两可、只有否定没有肯定的陈述方式是失败的描写方法和观察手段。

随后,石老师因时制宜、因地制材,播放了2小时前同学们前来会场途中的记录视频,让同学们填写观察记录表并写成一篇以描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经过分享,老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在事件中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设置这两个具体的任务、创设真实的交流情境、关联学生生活、让同伴成为交流对象和读者,石老师把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了,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也深入同学们心中。



▲石元元老师的示范课极具感染力,难怪同学们都争相发言。



▲在石元元老师的安排下,被观察的同学评价写作者对自己的描写是否准确,立刻引起哄堂大笑。


自读课

另一方面,自读课文的示范教学则由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马君慧老师通过《动物笑谈》一文展示。他通过故事导入课文,并立即给同学们布置下任务:按每分钟500字的基本速度默读全文后,看看课文中描写了哪些趣事,并在趣事旁边画一个笑脸的符号。随后,他让同学们分组概读文中的精彩故事,并采用合作方式整合朗读精彩片段。当同学们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后,老师的任务难度也在逐渐加大——让学生结合本文内容,提炼出一招亲近动物的秘技。在接下来的阶段,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整本书阅读,通过展示《所罗门王的指环》的书籍目录,让同学们随意翻开某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同学们从一篇课文的整体感知过渡到整本书的整体感知,而马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则变成了“请为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所著的《所罗门王的指环》写一段个性化的推荐语。”马老师的自读课很好地在老师主导与放任自流之间取得了平衡——如何避免让新教材的自读课成为另一种讲读课或另一种自由阅读课。


▲这是《动物笑谈》,也是师生笑谈。


▲同学们采用合作的方式整合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新思考•关联与拓展


针对这两堂别开生面的示范课,北大语文研究所研究员蔡可博士与这本七年级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的编者王涧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

蔡可博士表示,部编版新教材的课文减少了,但教学板块却加强了,而且相互之间有衔接,阅读方法的分量明显增加。部编版新教材也突出了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培训。蔡博士更强调,语文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内容不是分割成45分钟的单位,教科书不是美文汇编,而是学生解决语言任务的支架。针对新教材所体现的根本理念,蔡博士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清晰把握课标与教参,采用1+X的教学模式,借用教材关联学生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用教科书教同学们语文素养——语用、思维、审美、文化、理解,而不是教琐碎的课文分析。



▲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研究员蔡可博士对部编版教材在学校实施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针对性交流。


在这套教材的编者眼中,老师们使用教材的效果又如何呢?王涧老师用了“振奋”二字做出反馈。王老师表示,石元元老师课堂上的写作是快乐作文、情境化作文,老师抓住了课堂的核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真正让同学们有话可说,老师的及时点拨与及时纠正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王老师评价道,马君慧老师的自读课能把整本书的阅读联系在一起,也捉住了课文的核心——幽默,但建议马老师在整堂课的时间分布上提高课文本身的分量。随后,王涧老师介绍了新教材的整个设计框架,提议老师们应建立新型阅读观。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编审、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编者王涧老师对两节示范课进行了点评,并介绍了新教材的设计框架。


此次培训,名师荟萃,智慧碰撞,更多精彩内容请戳本期微信下一篇文章《名著阅读有新招》。

 

(文/图 钟澄安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