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先锋同城 | 熊培云:追故乡的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追故乡的人》新书分享暨签售会


时间:3月18日(周六)19:00-21:00

地点: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店

(广州路173号)

嘉宾:熊培云


活动免费,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先锋新版会员卡会员可编辑【会员卡号+姓名+联系电话】至微信后台预约座位(限前3名)


签售书籍只限活动当天在店内购买,并加盖印章

也可至淘宝“南京先锋书店网店”或微店预定签名本

(预定签名本在活动结束后可自取,或依下单顺序发出)



活动简介


几年前,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中,熊培云曾说,谁人故乡不沦陷?这句话问倒了很多人。因为地理概念上的故乡,已经变为一个永恒的失落所在。故乡是双重枷锁,它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个走不出的地方,这是许多人,也是熊培云的痛苦所在。


而在这本关于故乡的最新图文集《追故乡的人》中,熊培云感到自己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我所追寻的故乡不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它还包括一切可以安顿我人生激情的东西。没有这些,我对故乡的爱就只是随遇而安,而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乡村,城市。本土,世界。过去,未来。无论在哪里,熊培云都说:“我的故乡,就是我走过的道路,以及我所持久关注的人与世界之命运。未来的岁月里,无论在故乡,还是在天涯,我愿意平等地对待万物。”


怎么定义故乡?如何对待故乡?是故乡的囚徒,还是追故乡的人?3月18号晚上,熊培云将携新书,在先锋书店和各位朋友一起聊聊。


嘉宾简介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与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现执教于南开大学。


作品有《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个社会会好吗》《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中国新革命——〈重新发现社会〉海外版》《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等。


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慈悲、温暖,多次获评国家图书馆、、《新周刊》等机构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书籍简介



追故乡的人


出版社: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熊培云

书号:ISBN 978-7-5495-8560-1

出版时间:2016.12

定价:52.00元

装帧:精装

开本:32


本书是一部关于故乡的图文集。百幅照片,均为作者所摄,呈现乡村的日常生活,记录对逝水年华的追忆,更是对最为本质的故乡的追寻。一片草坡,一截石碑,一处天井,一个石磨,艾菲尔铁塔,柏林墙涂鸦,都寄托了作者的乡愁、折射了作者的探寻。“我是一个追故乡的人,有时候追回故乡,有时候追到天边,有时候追入文字,更多的时候是追进梦里。”一张一张照片,仿若记忆和心路的索引,触发一篇篇思绪,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 作品看点


★ 知名思想型作家熊培云独特的文学心路——不似作者以往那些出色的社会学著作或时事评析,这是一部关于追寻故乡的图文集。照片均为作者所摄,或是乡村的一草一木,或是长长柏林墙的独特一段,一张一张,仿佛记忆索引,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 现代世界与古典情怀的碰撞——故乡好似作者心中的“瓦尔登湖”,作者仿佛一位行走于二十一世纪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自称是“追故乡的人”,又说自己是“故乡的囚徒”。如何结束内心这旷日持久的挣扎?


★ 始终如一的关怀——乡村,城市。本土,世界。过去,未来。无论在哪里,作者都说:“我的故乡,就是我走过的道路,以及我所持久关注的人与世界之命运。未来的岁月里,无论在故乡,还是在天涯,我愿意平等地对待万物。”



精彩选摘



土  地




我的父母失算了。

 

当年他们希望我能考上大学,洗去脚上的泥巴。可当我真正考上了大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发现我不仅洗去了脚上的泥巴,而且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如今我是城市户口,理论上已经与农村的土地绝缘。

 

这些年每当我返回家乡,总会到田间地头拍几张照片。尤其是在夏日,看树影婆娑,风吹稻浪,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有故乡而无自己的土地,世界上没有比这更荒诞的事情了。

 

照片中的这块地,我曾在这里插秧、耘禾、割禾、打谷、挑担。尤其是割禾,由于家里田多,双抢的时候父母忙不过来,就要我去帮他们。

 

一大清早出门,看着满田的稻株,真觉得这不是人能做完的事。起初会非常厌倦,但是真的等到割完一块地,内心总是有说不出的喜悦。我很感谢这种磨练,我关于生活的很多耐心,就是从田里锻炼出来的。

 

因为在这里听过崔健的《一无所有》和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对这块土地尤其有感情。少年时候的磨砺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这是我家离村口最近的一块地。又累又热的时候,我会和父母坐在稻田边的古树根上休息。那棵古树俊秀挺拔,枝繁叶茂。十年前被树贩子挖走后,我的伤心至今仍未平复。那是祖母过世以后,我最难承受的一次生离死别。当古树带着它的过去消失后,我一度觉得自己在这个故乡已经没有了未来。

 

当我和故乡都离开了那片土地,我们将以何种方式相逢?

 


何处是巴黎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学里面有个小广场,它像是一个巨大的天井,又像是一片心灵的沼泽,我刚走进去就陷在了里面。

    

一个异乡人,穿越时空,回到了未来的故乡。多么神奇的感觉。那个下午,我徜徉其中,流连不已。就在这时,天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后来,我给巴黎大学的导师写信说,那天我被这所大学幽远的历史与丰富的现实彻底征服了。冥冥中自有天意,我不仅要到这里来读书,还想亲吻地上每一块古老的石头。

    

几个月后,我如愿以偿,我成为巴黎大学的学生,并有机会在这个院子里拍一些照片,无论阴晴雨雪,春夏秋冬。如果你爱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陪它走过四季。

 

我忘了是什么时候拍的这张照片,那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拍雨果像和索邦的屋顶。我把这些照片放在一个叫“屋顶上的阳光”的文件夹里。我经常在索邦图书馆里读书,累了就下到院子里,冥想、徜徉,或者喂鸽子、与各国学生交谈、看漫天浮云舒卷……那一刻,我感觉此生受过的苦,都烟消云散了。

 

我现在生活的城市,既不在故乡,也不在巴黎。随着年龄的增长,激情的消退,我越来越觉得故乡不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记得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如果在巴黎生活过,此后一生他去了哪里,哪里就是巴黎。

 

其实不只巴黎,故乡亦如是。我不只是我,我是我所热爱的一切。

 

有首法语歌是这样唱的 :“ J'ai deux amours, mon pays et Paris.”意思是我有两份爱,家乡和巴黎。

 

我曾经说过,我当年去巴黎读书的最大收获是在地理上远离了中国,在时间上找回了自己。

 

如今,我离开巴黎已经很多年。那个曾经是未来的故乡,也停留在了过去。然而我的灵魂并没有衰老,我希望我能继续活在时间里——我有两个故乡,一个在过去,一个在将来。



你是追故乡的人,还是故乡的囚徒?

在这部自由温暖的文字中,追寻你自己的答案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预购熊培云《追故乡的人》签名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