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旅游大讲堂】机遇、风险与转型,跟你聊聊特色小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机遇与风险并存 特色小镇迎来转型期


主讲人 冯奎

冯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城镇化政策、区域与城市发展战略等,著有《中国城镇化转型研究》《都市圈与中小城市发展战略》,主编《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等,主持制定全国20多个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


近年来,在多项政策红利支持下,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些地方找准自身优势,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找到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有些地方盲目跟风上项目,试图简单照搬其他地方或国外的经验,存在一定风险。


随着近两年的探索,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风向越来越清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风口越来越聚焦,都市圈周边地区、交通枢纽地区以及有特定资源支撑地区是特色小镇较为理想的选址,小镇发展呈现出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城郊镇等一些主要形态;建设风险越来越明确,主要就是房地产风险、政府过度负债风险、低质量规划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可持续运营风险。

风向:特色小镇大有可为

关于特色小镇,前一两年写的文章、做的讨论很多都没有清晰界定,对特色小镇的优点讲得多,缺点讲得不充分,问题有所累积。特色小镇发展如果不能适时纠偏,到一定时候,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会不会一声令下,不让搞特色小镇了?现在看,这个顾虑得到了化解。


特别是2017年12月,、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发展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政府部门,。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反映出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是: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大有可为。


特色小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提出,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发展特色小镇可以促进和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就业。特色小镇面积不大,在产业上是小而强,体制上是小而活,形态上是小而美,功能上是小而优。一个特色小镇,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使得人们多了一个旅游的去处,而且能够吸引新经济在当地落户,改善一个区域的投资品质和投资环境,解决当地的就业,吸引中小企业和一些特色产业入驻,源源不断产生税收。为此,关于“推还是不推特色小镇”这个问题,经过不断的实践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另一个风向性的问题是“要推多少个”。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特色小镇发展上,也是要追求有质量的、健康的发展和规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质量摆在第一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数量和质量问题已经得到了回答。未来是否还要按照1000个、2000个特色小镇来推,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有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特色小镇。


再一个风向性的问题是“按照什么模式来推”。在此之前,国内关于特色小镇讲得比较多的是浙江特色小镇模式,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很多地方把浙江特色小镇可以学的和不可以学的,一股脑儿地借鉴或者照搬,才导致了特色小镇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实际上,创新的理念可以学习,如何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的做法可以借鉴。但是浙江的特色小镇有它立足的基础,如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产业条件等,与其他地方都不同,建议各地在推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方面,要把自身的基础条件和理念等科学区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镇。


另外,关于特色小镇的风向谁来牵头的问题。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关于未来特色小镇如何合力推进发展,这是一个大的方向问题,特色小镇应该是一个合力推进的过程,应该放入多部门协调的机制当中。特色小镇发展当中也应该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和特色小镇进行有效区分,这是未来分别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


未来特色小镇的风向,我认为是越来越清晰,我们会在很长时间里要有质量、高规范地去推进特色小镇,强调特色小镇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风口:研判五个关键要素

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风口,我认为,重要的是围绕特色小镇发展的规律,逐渐找到一些接近于科学发展的共识。


第一,哪里有风口?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一定不能够四处开花,一定只能是在适宜的地点才具有高度的生命力。比如说大城市周边应该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又如,可以依托现有的一些存量较好的发展空间发展特色小镇,如园中镇、镇中镇;再如,利用城市的一些街区进行更新提升等。实际上,科学的特色小镇是在条件较好的空间上进行的一系列优化和提升,而不能够抛弃现状条件,所谓在一张白纸上画又美又好的图画,这是选择特色小镇风口这一个阶段要把握的重点。


第二,什么类型的特色小镇有生命力、有风口?具体地讲,旅游小镇有没有风口?体育小镇有没有风口?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产业经济的分析,而产业经济的分析只有落到特定的空间、特定的地点上才具有意义,我们不能把简单产业经济的分析套到小镇上。当年波特提出的集群经济理论,对实际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性。现在来看,实际上他当时也强调了地理空间的意义。他讲的就是在一个空间上、围绕着一个产业、相关联的机构集聚在一起。但是实际上他将空间做了很多扩展。而我们今天分析特色小镇的时候,非常强调的就是在小空间里那些有潜力的产业的集聚,因此非常强调在一个特定的地点、过去有发展的基因、现在有发展的条件、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强调产业和地点相结合,强调多元要素的集合。


第三,这个风口是谁的风口?它是政府部门的风口还是企业的风口?还是什么相关部门的风口?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联合创造生产力的风口,是大家协同合作的一个风口,所以非常强调的是政府和企业有效的合作。如果我们只是强调企业的作用,让企业作为主导,那么很有可能对它的长远要求兼顾不够;但是如果我们将这项工作交于政府,有可能出现产业支撑不够的危险,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是一个联合创造生产力、联合发展的问题。


第四,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风口?特色小镇有各种各样的组团形态,涉及各种各样主体之间连接和联合的形态。在有些地方强调特色小镇的发展,在有些地方强调小城镇和特色小镇互相补充相互衔接的发展,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结合起来,例如在上海金山枫泾镇,是若干个特色小镇互相结合的局面。广义上讲,特色小镇很有可能在大城市周边以小镇群的方式出现,尤其是交通、通讯强化了小镇群这样一种形态。特色小镇要密切地和核心城镇、交通枢纽进行结合,和现有的产业创新高地进行结合,这也意味着特色小镇发展越来越强调它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最近出台的几个文件和报告,都在把特色小镇放在区域协调发展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说。我认为,只有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色小镇才能够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才能够为整个区域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特色小镇应该放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以协调、协作、协同、联合的形式来取得生命力,不能将它孤立于各类城镇的体系、区域发展的体系之外。


第五,风口的黄金窗口期在什么阶段?前两年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误以为特色小镇只能辉煌一两年,都要纷纷抢占这样一个战略的高地,所以很多地方的特色小镇出现了“泥沙俱下”的局面。特色小镇应该是在一个长远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展现出来的战略机遇。因此,我也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结合长远发展,制定一个较长时间的路线图。对企业来说,原先误认为要迅速地抓住所谓的黄金窗口期、要抢占的地点,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对于黄金窗口期的判断,应该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风险:科学把握各类风险

特色小镇发展存在多个风险,包括房地产风险、政府过度负债风险、低质量规划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可持续运营的风险等。


当前,特色小镇仍然会面临各类政策调控的风险。有些地方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只是局部问题,但是这些局部问题有可能导致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对特色小镇的发展产生误判,从而会出现一些宏观上的新判断。为避免局部的发展和那些受到打击、受到打压的特色小镇与整体特色小镇发展态势混为一谈,应该有效合理区分特色小镇的风险情况,我想这一点对于特色小镇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越来越多的特色小镇开始面临债务过度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把特色小镇作为融资平台来打造,希望利用特色小镇扩大当地的固定资产规模,推动当地GDP增长,甚至还出台了特别考核,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由于很多特色小镇都是前一年、前两年进行规划建设的,近两年,我们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在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新要求背景下,以往我们所谓赖以支撑的发展基础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地方应该重新评估债务现状,重新评估未来发展的财力基础,要警惕债务过度的风险,尤其是国家明确要求债务超过一定警戒线的地方不能再通过政府的债务平台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对于企业来讲,实际上也面临着资金疏解的问题,所以要警惕债务过度的问题。


关于房地产化的风险,很多房地产企业转向做特色小镇,我认为有很多值得理解的原因,但是不能将房地产和房地产化混为一谈。如果变成房地产化,也就是说特色小镇没有明确的产业支撑,收入来源基本上依靠房地产,那么就会将地方政府带到泥沟里去,最后使这盘棋彻底失败。目前特色小镇最大的风险之一也是房地产化。房地产化的风险又会滋生出低质量规划风险、可持续运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很多房地产企业转向做特色小镇,但缺乏对特色小镇内涵和概念的理解,缺乏产业运营能力,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导致把特色小镇项目当作房地产开发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小镇还存在能力内存不够的风险,也就是各地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各种挑战缺乏有效的应对。特色小镇是将一个产业上升为产业与区域相结合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要求多要素、多主题,是一个创新程度极高的空间,门槛比以往许多的发展空间要高得多。但是以往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误解,认为特色小镇的门槛很低,主题介入过多、过度,这也成为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一个风险。


地方政府想通过特色小镇来发展自己的产业,但如果吸引不来产业,小镇可能会变成空城。从国家发改委起初的设想来看,应先有产业再有小镇,通过产业聚集来规划建设小镇,再吸引人口,这是比较良性化的模式。但现实中反过来了,地方政府寄希望于通过小镇来吸引产业,即先建小镇,再吸引导入产业,但产业能否来是未知数,这也是风险。


在我看来,我们现在最大的风险是对风险没有认识。地方总是习惯于强调特色小镇带来的经济社会意义。实际上,很多特色小镇的最大风险就是对风险本身的认识非常不到位、不充分,还有就是认为小镇的风险有可能存在于未来,没有认识到所有未来的风险都是现实,是“种子”。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风险问题,特别是要把未来存在的各类风险放到当前进行考量,这是有效提升特色小镇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

专访


未来重点是培养内生动力


记者:近年来,全国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中出现了一些“跑偏”现象,您认为目前“跑偏”现象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冯奎:特色小镇建设“跑偏”现象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追求特色小镇的建设数量,忽视了质量。二是短平快地建成特色小镇,甚至盲目发展,忽视了特色小镇发展的应有条件。三是一些地方政府“赤膊上阵”,忽视了对企业主体的培育,而且市场机制运用不够。四是“大干快上”的苗头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领域有所体现。五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出现了政府债务过高的风险。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对建设特色小镇的认识上概念不清,内涵把握不准,致使不少企业与政府部门误认为特色小镇门槛低,这个领域好进入、易发展。二是地方政府政绩工程的思想作祟。三是政策层面缺少应有的指导。


记者:3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中提出,将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您认为这一举措透露了什么信号?


冯奎:这是在为特色小镇的建设“降温”“吹冷风”。特色小镇这个概念最早是从浙江讨论起来的,按我们对浙江特色小镇的理解,它是一个发展空间平台,融合产业、城市、人文、景观、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令人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特色小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变成了房地产的开发项目,违背了特色小镇的初衷。而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些属于严重的资源浪费。另外,有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达不到建设特色小镇的要求,但是为了“戴帽子”,一股脑地申请成为特色小镇,在建设中出现了一哄而上、定位雷同的噱头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只看到了特色小镇的“名”与“形”,却没有把握或回避了特色小镇的“神”与“魂”,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


未来特色小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中国特色小镇已经度过了初级阶段,未来一定要培养内生动力。所谓内生动力,包括特色小镇内在的产业,内在的运营能力以及和当地部门、当地社区的互动联系能力。这些都属于内生动力,最终特色小镇要发展出基于自身、基于内部的发展动力和驱动要素。


记者: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特色”。您认为各地在建设特色小镇中,如何真正做到有特色?


冯奎:无论是特色小镇,还是特色小城镇,“特”是灵魂,究竟是镇不是镇,这并不重要。但特色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是当地的建筑形态、文化旅游的特色景观,也可能是当地惯有的特色产业。如果在某个地区,这些都是全省唯一或是全国唯一的,那就可以称得上是特色。


从产业上来讲,如果一定要有定量标准,按经验来看,主体企业、主体产业或主体产品,起码应占四五成或以上份额。从人文或景观上讲,要有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建筑、活动场景等。浙江等地还规定,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类特色小镇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


特色小镇要“行得通”和“看得见”。“行得通”是指一个地方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符合我们所讲的过去有基因、现在有条件、未来有空间,符合产业转移的规律,符合产业区位选择的规律,符合融合发展的规律。“看得见”是指许许多多的产业在浙江都能找到根,都能找到延续很多年发展的一种基因。这些东西我们很多学习者没有看到,所以制定政策的时候往往盲目照搬。别人搞一个基金小镇、机器人小镇、电商物流小镇后,回去就跟着效仿,这样一种“平移”是因为没有看到浙江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前提条件,没有看到基因和历史上的积淀。


记者:旅游特色小镇在全国已经铺开了,特色小镇在旅游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全域旅游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有什么应对策略?


冯奎:特色小镇的建设助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业又开拓出一片新天地。通过建设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使游客在出游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满足游客多样需求,也促使旅游产品开发者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时转变思想,不断推陈出新。2009年时我曾参与做过河南嵩县的发展战略规划,实际上就是将旅游作为这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战略。通过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影响力增强。当时也建议这个地方围绕旅游以及相关产业进行理念表达、政策表达、投资表达、形象表达。现在应当说这类县区越来越多了。


“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旅游与绝大多数产业类型都可以结合,然后衍生出新的产业类型。旅游+渔业,可能就是休闲渔业旅游,就能建休闲渔港小镇;旅游+滑雪+会议,最后出来个著名的达沃斯小镇,每年在那里都有世界经济论坛的年会召开。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景点旅游向区域、城市或小城镇全域旅游转变。一批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启动全域旅游市县的规划建设,其中会有一批立足于旅游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全域旅游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重要契机,特色小镇可以分享红利,发展的成本因此可能降低。同时,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特色小镇可以利用两张品牌,一是区域(全域)的品牌;二是自身(特色)的品牌。比如说一个特色小镇可能因为处于运河精品景观带上而获得较高关注。


看到了积极方面的影响,也要看到可能不利的方面,比如说:全域旅游刺激了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但过剩的风险在累积;“旅游+产业”成为发展选择,也容易出现“弱弱联合”的困局。如果旅游不专业、产业不强壮,两两相加的路径不清晰,可能陷入困境。


全域旅游带来了很多机遇,许多特色小镇跃跃欲试。我的建议就是我们要站到3年、5年之后来设想定位、来描绘可能出现的情境。要站在100公里、200公里甚至更远的高度看待全域旅游的大区域、大背景,再确定方向。要找一批来帮助我们策划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发展。大家敞开来,天马行空去想,但要皱起眉头去算,最后一起乐乐呵呵去合作发展(邢丽涛)






来源:中国旅游报



杉青水秀  为荷而来

全域旅游目的地—水美金湖欢迎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