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学院新闻 | 艺术学院学工精品项目被评为广东省第四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编辑|小甲


近日,经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各成员高校推荐、网络展示(投票)、委员会组织评审、公示等环节,我校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强主持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工程》被评为广东省第四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粤高学委〔2016〕7号),这是我校“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创新实践探索取得的一个新亮点。


艺术学院学生工作精品项目

“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工程”


-- 项目简介 --


本项目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竞争力。项目主持人:林强。项目启动于2007年底,经历了孵化探索(2007-2008年,自建团队开展探索实践)、培育发展(2009-2013年,倡导院系团队的培育与实践)、模式成型(2014-2015年,制度化管理实践)、成果升华(2016-2017,成果固化,理论建构)四个阶段。


期间,2014年7月获得广东财经大学首届学工精品项目立项(《基于“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学生科研能力与素质培养工程 》)。历经八年探索实践,创立“跨界、整合、互动”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以制度化管理方式优化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三大板块工作的协同性和关联性。围绕思想教育核心内容设计了“文化创意沙龙”、“文化遗产进高校”、“薪火相传”、“创新创业工作坊”四个品牌活动。


项目受益面覆盖学院各专业,师生创新成果和活动亮点频现,多次亮相国家级展会和博览会,师生活动二十多次接受省级媒体采访报道,产生广泛影响和一定的示范性。以“思想教育与产学研实践融合培养”为目标的三大课堂(常规课堂、课外活动课堂、社会实践课堂)整合逐步成为艺术学院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特色,学风、教风建设自主运转机制逐步形成。


-- 精品项目中的品牌活动 --


(一)文化创意沙龙







打造学术品牌活动是本项目的抓手。2008年10月,林强老师创建“国学沙龙”,组织师生定期在三水校区图书馆咖啡厅举行沙龙活动,吸引了校内外爱好者前来交流。2014年“国学沙龙”改版为“文化创意沙龙”在校本部每月定期举办,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与多院系、社团联合举办跨界活动;并走出校门,把活动延伸到了肇庆市等地区举办,面向社会行业和广大市民开放,搭建师生与社会交流的平台。几年来,累计受益师生、群众达上万人次。


(二)文化遗产进高校



精品项目倡导“把文化遗产交给未来”的文化理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活动,开设“民间剪纸工作坊”,邀请民间艺人传授传统技艺,培养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文化自信,促进高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社会职能。


在“文化创意沙龙”、“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中,聘请业界专家为课外导师。副校长陈国栋教授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四会玉雕代表性传承人张森才先生颁发客座教授聘书,聘请其担任本学工精品项目大学生课外科研导师。


(三)薪火相传



学院积极推动“薪火相传”计划,发挥主持人学术优势,引进和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创建学术创新创业舞台。鼓励教师以省部级科研项目孵化学生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



艺术学院应邀进驻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民间工艺盛会——2015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创客区”参展。引起海内外客商及媒体关注。




【“薪火”个案】主持人林老师以其主持的广东省社科项目《岭南广绿玉文化生态与产业创新研究》为母体,指导和培育多个学生团队获得校级学术项目立项、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2016年, 学生玉文化研究团队陆续在报刊杂志公开发表研究成果。





【“薪火”个案】融合培养理念的倡导下,金滨浩主任率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团队悉心“传帮带”,把“设计伦理”植入实践中,引领学生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院学生产品连续多年参加“广州国际玩具展销会”,吸引了海内外客商和业界的关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效果显著。


(四)创新创业工作坊





精品项目组积极探索育人的创新模式,构筑四大课堂整合渠道,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

【个案1】2014年10月艺术学院与广州正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协同创新教学项目签约,企业为课程设立“指纹鸟”形象游戏研发实战项目工作坊,并投入2.7万元研发资金支持课程实践探索。



【个案2】 已毕业的创新团队校友创业成立广州彼瑞家具用品有限公司。感恩母校教育,反哺母校课堂教学。2015年,出资与梁羡荣老师共建校企合作课堂,为同学们提供了有效的创意实战训练。


-- 育人模式个案摘要 --


(一)UR创业团队





2007年底,项目主持人林老师自费成立个人工作室,开启孵化学生团队的实践探索。广东南方电视台进入工作室现场采访。





2008年,UR团队项目方案落地,在校外城中村租凭农民房子创建学生工作室,创办《UR》时尚杂志,迈出创新创业实践的第一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UR团队在林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思想教育实践与创新创业融合发展。广东电视台、贵州省人民广播电台、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等主流媒体作跟踪报道,弘扬正能量。




【育人成果】八年后,原UR团队骨干成员分别在广州、上海、杭州、肇庆等地生活、工作,成为企业总裁或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2016年,校友们积极回母校传授创业经验,招聘人才,提携后辈,出版著作捐赠母校……实现育人机制的良性循环。

 

(二)“竹海扬帆”团队


2.1. 研发类项目培育模式

 


2.2. 学院组建“竹海扬帆”公益联盟,到肇庆广宁县山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关注乡村建设,提升思想品德,激发爱国情怀。在实践中启迪创新创业思维。

 




2.3. 指导老师自筹资金带领师生团队一起到竹乡广宁开展实地田野调查,研究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路径,探索帮扶山区农民创业的公益创新方法。




2.4. 第一期“竹海扬帆”团队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5. 团队成员撰写学术《广东竹文化产业策略研究——肇庆广宁为例》,获得2012年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013年12月发表于学术年会论文集《美术与设计》。



2.6.专业教师宋琦以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与项目对接,协同团队开展研究,写出学术论文《岭南民俗竹玩具产业策略研究》,发表于学术核心期刊《装饰》,实现实践育人成果的学术与教学价值转化。





 2.7.随后,组建“竹海扬帆”第二梯队,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竹文化项目研究工作。获得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广宁竹文化创意用品开发》(项目号:201210592097)立项,取得5万元项目资助,创办了工作室为山区研发旅游产品。2014年6月,项目结项获优秀等级,团队创新创业活动受媒体报道。产品研发与毕业设计课程相结合(彭琬琰老师指导),实现了三大课堂的融合培育目标。

 


【团队成员携自主开发的产品在广宁县竹海大观旅游点进行产品市场检测。】

【育人成果】:“竹海扬帆”团队学生成员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1人破格受聘为河北美术学院玩具专业教师,其余成为企业骨干。


星火燎原:八年来,在主持人带动下,学院师生坚持课堂整合路径,探索思想教育与核心竞争力融合培养的创新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艺术学院,你是我的骄傲」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