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帐篷价格联盟

拜客创始人: 我为什么做公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上篇

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再过一年,我就三十岁了。我是不太幸运的,因为还没有买车也没有买房,按照主流价值,我不算过得太好。当然,我不care。但我也是幸运的,有爱我的人以及我爱的人。而且,我逐渐知道,我到底要为了什么,成为谁。俗话说的,小区保安的三大哲学性问题:我是谁,要去哪里,为什么。一连三天,让你了解,一个在29岁的时候,就尝试遇见和迈向未来30年后的自己的陈嘉俊。


曾经,有好几个公益同行问过我,你什么时候离开拜客?“自行车这玩意,竟然能够被你玩得这么溜,也是服了你”“你有没有想过,去做其他公益的事情?毕竟自行车只是很少数的群体”  

是的,我曾经也有想过,如果我去做基金会(公益圈的上游)的资助官员,我能够把对基金会的认知和公共情怀,投射到整个行业。如果我去帮做阅读推广的满天星做传播和筹款,很可能把我擅长的优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其实我做什么都可以的,只要跟公益相关,只是一开始选择了自行车。因为我明白到,中国社会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公民的力量太弱,社会角色失衡。我在同性恋机构做同志平权,我在青年成长机构培养独立的年轻人,跟我在拜客倡导自行车路权,其实是一样的工作。 

所以,有那么一些时间,我是觉得,我不妨尝试去其他领域走走看。

但后来,随着对议题的深入了解,以及自己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我想我要重新收回“我很快离开拜客”的说话了(让那些虎视眈眈要高薪挖角的亲们失望了....)。 

首先是自行车交通,它在回应城市建设的公共话题,可能没有几个议题能够像自行车交通一样,这么让人纠结和难下手——它有很多替代方案、它是公共的问题、它对大众来说并不是刚需(除了那些必须骑车的群体以外,而那些群体,骑自行车也不是最立刻需要解决的需求),它很受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但,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公众参与的切入点。

拜客不完全是自行车爱好者组成的团体,更多是被定义为一群关注自行车路权,乃至关注城市人在城市中的尊严和生活品质的一群行动者。

它不仅仅要倡导和支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下三点:

  • 城市人有参与到城市建设的权力——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决策权

  • 城市发展和建设几乎是不可逆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分配的一种表现,应该是慢节奏精细化的开发,强调公平而不是效率

  • 城市,必须是人居住的地方,必然是与人友善的

作为一个非常底层和普通的市民,我认为这三点太太太重要了。

还要要引用袁奇峰老师的话:“我觉得广州城市交通结构究竟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还是一个多元共赢的问题?广州缺少的是什么呢?缺少的是一个关于城市交通这样的公共事业一个公共政策咨询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政策制定,现在还是由精英的观点左右,由政府、官员,在政府架构里面精英阶层(来决定)的体制。我们的城市缺少关于公共事务咨询和公众参与的机会。我认为像“拜客”这样的机构,就是代表中以自行车出行、锻炼的广州市民去争取自行车路权的公益组织。如果没有人出来说,那这群人的需求可能就会被永远忽略掉。所以面临的问题是:各种交通方式、不同的社会阶层怎么分配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的问题,!” 

其次,我一直深深忧虑的中国社会的溃败,,非暴力的温和的社会改良,到底有哪些?以及,哪些社会关系的问题,导致了社会的溃败?

我觉得是“个体的自我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

个体(教育)

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都只满足现状不追求个性和心智的成长,那你去谈道德、去谈公民社会,都是扯谈。

因此,需要争取更多个体在心智上积极发展自我(也包括建立公民品格、独立思辨的能力); 

人与人(社区)

如果每个人是互相猜忌的,互相堤防/时刻损人利己的,那些积极发展的个体,也会无助。而且,更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由于别人可能会占我便宜,所以为了不吃亏,我要占更多的别人更多的便宜。

想象一下,和谐的邻里和伙伴关系(也包括求同存异心中拥有他人的同理心、以及能够和他人共同创造成果的能力、公共生活),分享和共享、大家一起好,而不是占有和一定要比他人好,会否让我们热泪盈眶? 

人与环境(城市)

我们在塑造城市,城市也在塑造我们;我们在改造大自然,大自然也在影响着我们。我们真的这么全能吗?以机动化为导向的城市生活模式,是唯一的出路吗?

探索,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也包括人与城市互动的模式,公共空间和城市空间) 

这是三个“关系”和命题,是我认为天才地有效回应社会溃败的三个切入点。 

自行车交通呢?

它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交通工具、生活方式。不像随手打车和坐地铁,我们知道目的地,然后什么都不用管了。自行车还需要学会跟他人礼让、学会分配自身体能。这,不正是在锻炼独立思考的人格和身体力行的品质吗?

自行车速度刚刚好,让人和人互相交流,人与城市之间发生互动。自行车交通,更能够重新塑造城市,把摊大饼的城市拉回来,变得更加紧凑和集约。这,不就是在促进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以及促进城市宜居吗? 

“政府-专家-公众”多元共治的城市发展决策模式,将会是未来的必然之路。而拜客至其中一个以自行车交通为切入点的实践和倡导者。

从这个层面说,透过自行车交通的政策倡导和公众参与,是最好实现我的社会抱负的工作了。TA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公民的赋权;而自行车交通回归对整个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又会造成改变和影响。这些影响和变化,又会反过来促进公民的赋权。

哈哈,是挺有意思的。

不记得是哪一年,去交委提交个建议书的时候,我还是那么清秀帅气

最后,

  • 当我骑自行车不爽的时候,我去倡导自行车友善城市

  • 当我夫人怀孕的是时候,我去倡导孕妇友好城市

  • 当我小朋友出生以后,我去倡导婴童友好城市

  • 当我老了以后,我还要倡导老年人友好城市

是的,或许有一天,我不会在拜客这个NGO,但我也许依然会继续在持续推动城市化过程中公民的参与、以及友善城市的工作。

我坚信:

  • 城市,并不应是“中青年健壮男性白领”的城市,而是每一个少数群体都能共享的城市。

  • 为多数人考虑的城市,是少数人的;为少数人考虑的城市,才是多数人的。

  • 城市,是每一个人的城市;每一个人,都是参与到城市建设的权利主体。

下篇

其实,上篇,已经把我很多关于社会的认知、理想主义和公民社会的认知,都表达出来了。如果是一年前的我,可能就over了。然而,当我有了小朋友之后,反而发现,我们对更美好的世界的追求,很可能不是为了自己个人,其实,是为了我们那些至亲的,让我们为之动容的人。


如果“我为什么做公益”的上和中,讲得这么高大上,那我觉得,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其实还有很多软弱和情绪情感的部分。

在我孩子出生之前,我曾经想过,如果我生了个女儿的话,我估计都要成为女权主义者了。

我不想我的女儿受到伤害。就像现在社会对女性的一样,以及我在这种土壤之下那种不自觉的对女性的伤害。

然后,不由得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位女性。你的妈妈,你的老婆等等。妈呀,原来为妇女权利,是天下所有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啊!!!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跨性别。

当然,也可能跟我的工作想法,我也特别在意城市设计和城市公共服务对妇女的歧视和忽视。

例如投诉过地铁没有急救和氧气设施;例如投诉过机场没有便利店出售女性用品;又例如投诉过火车站没有哺乳室(我最近发现,其实很多有儿科的医院,都没有哺乳室!!!)

OK,我不是超人。

  • 但,我会努力捍卫我家人的安全和尊严。

  • 我知道,或许直到我女儿生小孩了,那些对女性的歧视,对孕妇的不尊重,都可能或多或少依然存在着。

  • 或许,我真的要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了,为了我生命中三个重要女性。

OK,我们不谈什么主义,什么权利。

  • 讲到尾,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身边人过得更好。

  • 有人的选择是努力挣更多更多的钱,只是可能挣钱过程是黑心的或者环境不友善的。

  • 而我的选择,可能是寻找一个让自己活着,让家人安稳,并且和更多人一起,建构一个更和谐美好的更好社会。

理性和感性之辩,温暖和共情,也需要联结。

  • 有很多时候,当你认认真真去思考,我到底TMD为啥这么做的时候?

  • 你看看你身边那个人,就明白了。

  • 嗯,其实还有我的家人,朋友,同事,伙伴,也是他们的鼓励和存在,让我感到价值感和使命感。

  • 就这样吧,我已经不去想为什么了。

怎么样做得到,做得更好?

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Until your good is better and your better is best.

共勉!

投稿邮箱:tougao@7its.com
精华文章

  • 推进交通管理精细化设计技术

  • 江西论坛 | 毛志坚:开放协作 努力奋进


  • 盘点 | 教师出身之智能交通领域的大佬们

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 即将召开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在线报名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